無聊症候群

2006042615:50


21世紀新新少年~「無聊症候群」之探討與對策

在輔導青少年的過程當中,發現他們的術語裡,「無聊」是經常被提及的。

有些孩子甚至到了半夜,還希望到外面去「玩」。

許多父母抱怨說他們的孩子整天只想玩──玩電動、看電視、漫畫等,但卻不會主動去讀書。

若不讓他們去玩,則滿口「無聊」的抱怨與情緒。

面對這樣的情況,讓大人有許多的無力感,而且造成緊張的親子關係。

其實這種現象並非表面的、偶發的,它反應了青少年發展上的問題。

雖然在「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SM-IV)並未將此一問題列為一疾患(Disorder),但也許是由於文化上的差異,在台灣這個問題已成為高比例且影響深遠的青少年問題,值得我們去關懷與協助。

在實務經驗中發現,「無聊」的孩子往往還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現象,諸如退化、物質化等,本人將這些現象統稱命名為「無聊症候群」。本文即是針對此一主題,作深入的探討與分享,並且提出一有效的輔導策略,以作為相關工作者及父母的參攷。

無聊症候群探討

「無聊症候群」的症狀當中,「無聊」可作為一清楚的指標;然而偶有無聊的感覺乃人之常情,並非涵括在此範圍中。我們所關注的焦點,乃是一與發展有緊密關連的無聊現象,它的影響是相當全面性的。

*特徵*

1. 常覺無聊,空虛感、內心空洞、不知要做什麼。

2. 渴望朋友,然而關係粗淺,僅止於打鬧嘻戲。

3. 過度自我中心,常有抱怨及負向言語。

4. 缺乏責任感及工作(如功課、做家事)的動力。

5. 物質需求多,沈溺於感官刺激的滿足。

6. 自信低,主觀多,常拒絕成人的建議;但又不知自己所要為何?(眼高手低)

7. 投機取巧缺乏深度思維及價值觀,缺乏精神生活。(小聰明)

8. 行為模式原始或退化,話題常圍繞在性與暴力。

9. 對自己缺乏洞察力,常感無力,成長停滯在童年期。

10.缺乏有意義的休閒及興趣。

 *成因*

了解「無聊症候群」的現象之後,不免要問它的成因為何?

從溝通分析(T.A.)的人格理論來看,青少年階段的發展任務乃是成人我(Adult)的統整期。

當他們進入青春期後,在生理方面已逐漸發展成熟,外觀也快速蛻變著;然而他們在心理方面也需要相對的成熟,以預備面對人生的兩件大事:一、工作。二、婚姻&家庭。

這兩件大事並非是「孩子我」所能承擔的。所以,青少年除了生理的成熟外,心理「成人我」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無聊症候群」的青少年最大的問題即在於此:他們的身體正健全的發展;然而他們的心理停滯在「孩子我」階段,「成人我」的發展卻嚴重遲緩。

這種情況使他們在面對教育學習、提昇自我功能的訓練要求,有著沈重的適應壓力,以致於產生了強烈的無聊情緒。至於,他們的成人我為何會發展遲緩呢?我們可從幾方面來看:  

一. 個人特質的因素

每個人都有其天生特殊的特質。與無聊症候群有關的特質中,「感官取向」這個特質尤其值得我們注意。

感官取向的人,其感官特別的敏感與細膩,對感情比較執著,個性上較為退化,理性的建構歷程較一般人複雜,也較易受到影響與傷害,以致於在發展上易產生停滯的現象。

在臨床輔導的觀察當中,注意力缺失症(A.D.D.)或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的孩子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有關此二症請參考本刊第一期),他們的感官取向及發展過程,很容易就形成無聊症候群的青少年。

 

二.原生家庭的因素

  孩子的無聊與原生家庭是極有關聯的。最常見的就是家裡只有一個孩子時, 他們往往渴望爸媽再生一個弟弟或妹妹,以增加遊戲的機會。

因有兄弟姊妹的家庭,他們之間所產生的互動機會與能力是較優勢的,難怪前者比較容易產生無聊的問題。

而家庭的管教方式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過度強調功課與技能學習的家庭,往往使孩子因為缺乏遊戲而感到無聊;另外爸媽太忙,疏忽了孩子,也是造成孩子無聊的因素之一。

至於單親家庭,由於較可能缺乏溫暖與互動,往往亦是無聊的源頭。  

  

三.學校教育的因素

目前國內仍充滿填鴨式的教育,著重知識的教導與記憶,再加上升學主義的影響,每天學子要面對大量的攷試、功課、補習等,忽略了生活的平衡性,以至於無論在人格的培養、人際的互動、休閒的滿足方面都呈現失衡的現象。

這種教育的模式,對擅長於操作性學習或多感官學習的學子,非常的不公平,極易造成他們學習的挫折與無趣,甚至加重當事人無聊的問題。

 

四.環境的因素  

台灣最近的三十年中,在環境、社會、及人文上都有很大的變遷。

針對這個主題,我們可以從比較這一代與上一代當中得到一些線索。在現代都市化的狹小空間裡,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以人工化的玩具來替代,缺少大自然的接觸或洗禮,這會有什麼影響呢?

以孩子最青睞的電動遊戲來說,他們往往愛不釋手,但卻缺乏心靈的滿足感。這與一個孩子在田野間追逐,在小溪旁玩水抓魚,在林野間呼吸泥土的味道、聽昆蟲的鳴叫、與動植物的嬉遊玩耍,是不一樣的滿足感。

另則,現代的孩子缺乏人際間互動的機會,很少孩子會與鄰居的孩子有來往,甚至同學之間,除了在學校外也很少來往,這些現象若再加上每個家庭極少的孩子數,我們就知道他們在人際上是多麼的孤單。

拜經濟及科技發展之賜,現在的孩子,要學習的東西愈來愈多,若再加上父母的補償心態,迫使孩子的時間表填得滿滿的,且嚴重的剝奪了他們遊戲時空。這些因素均值得我們的注意與關心,否則會嚴重影響孩子的發展,甚至形成本文所謂的「無聊症候群」。

輔導策略與方法

  由於青少年的階段與兒童有很大的差別,尤其是父母的影響力不再像兒童時期一樣;所以輔導青少年的策略與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

我們正施行一套整合的青少年輔導方法:即運用關係治療基礎、施以團體訓練並做補救教學等實際協助。盼望能為處於無聊的青少年朋友,提供一成長的管道,也與關心青少年的輔導工作者及父母們分享!

一. 關係治療

所有的心理問題幾乎都與「關係」有關連,尤其是親子關係。因而關係的重建與補救,就變成是很重要的課題。在無聊症候群的輔導中,關係治療亦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關係治療主要是與青少年建立有效能的關係,引導他們重建與父母的關係,並且學習自我成長的方法&有效的發展策略。

其主要的架構有三:有效能的人我關係 、有效能的自我發展、有效能的自我關係。現讓我們分述如下:    

1.有效能的人我關係

「無聊症」的青少年,往往有情緒上的困擾,如需要不被瞭解。若能協助他們學習建立有效能的人我關係,對其成長是極有助益的。

輔導員可運用三種人我關係建立的模式:關係建立模式(如同理心的運用)、反應模式(如人我界限的表達方法)、協商模式(如開放式的討論)。透過不斷的練習與互動,讓受輔者熟悉正確的人我關係。

2.有效能的自我發展

在青少年的階段,若能建立成熟的「成人我」,對未來的發展會有關鍵性的影響。

有關成人我的建立,本中心發展了一套訓練計劃,即「態度-原則-方法」。此計劃的精髓,在於建立青少年在面對各種人-事-物時,有正確的態度、建立客觀的原則及尋找有效的方法。

這三個向度是互動的,而不是各自分開的。透過此訓練即在協助青少年建立有效能的成人我功能。  

3.有效能的自我關係

青少年是人格的統整期。如何增強他們的自省能力、自我洞察力及調適能力是很重要的課題。在這方面我們會教導青少年建立自我對話的能力,透過自我對話的訓練,建立有效能的自我關係。

二. 團體訓練

青少年階段,他們往往向同儕認同。故透過團體動力學的方式,將各種與青少年有關的主題,設計成一進階式系統課程,而後,有計劃的在團體中進行訓練的模式,則是改善「無聊症」現象的青少年的另一有效做法。

本中心最近成立的青少年團體,即是針對此目標設計的。此訓練團體,我們稱之21-YQ團體,亦即期許他們成為廿一世紀優秀且高質的青少年。    

1. 訓練目標

Y.Q.團體的訓練目標包括:自我面、學習面、人際面、思想面等四方面。

自我面:統整自我。透過團體互動方式,重新認識自己並整合接納自己的強弱點。

針對此,我們教導學員「三七自我觀」黃金定律──即每個人都有七分的優點及三分的弱點。除此,也進行感官自我覺察及調適訓練,透過感官通道及感官語言,協助學員對自己的想法及行為有深沈的自我瞭解,以進一步產生改變的動機與動力。

學習面:即增強學員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解決學習的困難;也協助其發現自己的學習性向;此項訓練的學習範圍包括學校的課業,也包括廣義的學習,如運動技能、興趣的建立、EQ的學習等等。

人際面:是除了同儕之間的朋友關係外,也包括親子關係、手足關係、師生關係等。我們強調雙贏的人際策略及表達溝通的互動方法。

思想面:讓學員經驗自我的能力感後,方能全然改變學員的內在參攷架構(Frame of Referance),更新其內在的資源,順利的發展自我的情緒與人格,進而發展崇高的思想與價值觀。再者,亦帶領學員實際從事社會關懷。體會施比受更有福的人我關係,與地球的環保關係,與上蒼的天人關係等等。  

2.訓練方式

Y.Q團體的訓練方式分成課程訓練與活動訓練。課程部份為每次四小時的訓練課程,讓學員按步就班前進。每當學員通過了一階梯的評估,則核發一証書或者一勛章,以茲鼓勵。

活動訓練是透過戶外的活動,一方面激發學員從實踐中學習,另一方面滿足他們渴望「動」的本能。此活動包括體能耐力訓練(如參加飢餓三十)、挑戰冒險訓練(如登山)、生活體會訓練(如打工)等。

三. 補救教學

「無聊症」的孩子,基本上在課業上需要受過特教及心理輔導訓練的家教老師的之補救教學協助。這樣的協助往往是一對一或小小班的,內容在於啟發學生的學習自信、學習方法及學習興趣;由於該等學生需要感官學習及建立大綱式學習,若無補救教學的協助,他們往往會產生嚴重的挫折感,以致影響了他們的自信與學習興趣,最終導至全然的放棄!